公司动态

这里有最新鲜的政策动态、行业资讯,最全面的行业活动攻略,最顶尖的行业开发者互动切
磋,这里有你需要的一切资源。

数字时氪对话格创东智:看好节能降碳、品质优化、设备管理等制造数字化产品

企业对于数字化投入的ROI(投资回报率)考核会更加严格。



 | 数字时氪
封面来源IC photo
数字化浪潮正在影响全产业发展。
在国内,产业数字化的经济规模占全国数字经济比重的81.7%,占中国GDP的32.5%,已经成为中国数字经济发展的核心动能。
数字化与产业的融合越来越深,但经历疫情三年,各产业都受到不用程度的影响,产业数字化在新的阶段下如何发展?2023年,数字化又有哪些新的变化?
36氪数字时氪特别开展展望2023系列,希望将各行业、专家对数字化的年度观点收集并传播。
本期是我们展望2023系列的第十一期内容,我们邀请到了TCL格创东智科技有限公司新能源事业群总经理李楠。
李楠,香港理工大学工业及系统工程专业博士,现任TCL格创东智科技有限公司新能源事业群总经理。超过10年制造业数字化转型项目落地实施和卓越运营经验,服务数百家大型制造业企业及新能源头部企业。
李楠带来了他对于2023年数字化的展望:

· 企业对于数字化投入的ROI(投资回报率)考核会更加严格。企业对数字化价值的判断,核心始终是为企业带来的降本增效,因此企业节能降碳类产品、品质提升类和设备管理类产品,将是企业重点关注的关键数字化产品。

· 新技术的出现和普及,例如零代码开发平台,RPA,将会让更多的业务专家直接参与到数字化的变革的实操环节,通过经验与新技术的叠加效果加速企业数字化转型。

· 我们将创造更多"原生智能工厂"。它应该在建厂规划阶段,就将智能制造规划前置与融合,充分考虑数字化的全面应用,并基于标准化的架构加速智能工厂的落地,使新工厂的运营水平在运行之初即达到一个更高的水平。

以下部分为专访部分(经数字时氪编辑):
Q:很多人认为,重大的群体性灾害、灾难、变故后,全社会的心态可能会发生一些变化。从您的角度来看,疫情三年对于企业经营理念、数字化的理念是否发生了一些系统的变化?这个变化可能会如何影响中国数字化的趋势?
李楠:总体来看,疫情确实是进一步加速了企业数字化转型的理念,重点在两个方面体现比较明显,其一是企业更加重视抗风险能力,尤其是在供应链方面,除了关注效率提升,企业现在也更加关注供应链的稳定。例如近两年新能源汽车企业普遍受到了芯片短缺、上游电池涨价的影响,企业纷纷通过加强产业链上下游的整合,自建供应链体系等方式,降低类似风险,相关的供应链管理数字化愈发重要。
其二则是企业业务进一步向云上迁移。疫情期间很多企业人员不能及时到岗,技术专家也不能及时赶到现场进行技术支持,使得很多企业开始更多的将业务系统迁移到云上,从而使人员不到工厂也能完成设备远程控制、远程办公等工作,同时也利用5G、AR远程专家指导等,保障及时的技术支持。这类数字化技术与产品发展速度明显加快。
Q:疫情前后,中国对于数字化的价值判断是否发生或者会发生变化?具体是什么?
李楠:无论是2020年,还是2023年,企业对数字化价值的判断,核心始终是为企业带来的降本增效,助力企业业务价值提升的成效,这点并未发生改变。疫情前后的变化,一方面可能是很多原本数字化的降本增效价值不是非常清晰的场景,通过疫情期间很多企业主动或被动的应用,其应用价值得到了企业的认同,从而使以后更多的企业更加愿意开展相关投入和应用。
另一方面,则是受到疫情影响,一些产业的发展形势预期变得不那么乐观,企业对未来经营前景的担忧增加,企业在数字化投入方面会更倾向于选择应用价值或成效非常清晰的项目,而放弃一些看似高级但成效不清晰的项目。例如,过去锂电池生产过程有多个环节能耗成本巨大,格创东智的能碳管理解决方案可以实现大幅能耗成本降低,就取得了越来越多客户的关注和应用。
Q:此前,大部分企业为数字化的投入动辄千万甚至数亿或数十亿元,如何看待这样的数字化增长和红利,未来这种模式是否持久?
李楠:企业的数字化转型是一项长期工作,很难一蹴而就,所以很多企业都是采取长期规划,逐步实施的策略,每年通过一部分数字化投入,实现部分环节的改善,取得明显成效后,再继续投入和完善。只要投入得到成效,企业都是愿意继续持续投入的。
具体每年的投入立项时,企业也都是经过谨慎评估的。我们遇到的大部分企业数字化投入立项时,都会做评估收益测算,一般要求在1.5到3年左右要能够回收投资。所以尽管市场上企业的数字化投入存在一定比例的失败,但总体投入——取得成效——继续投入的大趋势是不变的。
企业持续投入数字化肯定是大趋势,但未来影响企业数字化投入的因素有很多,如政策引导、企业自身财务情况、新技术发展等。在一些具体产业,由于企业经营压力增大,财务能力下降,会限制企业数字化方面的投入。
Q:2022年36氪的访谈中,关于谁应该为数字化负责,呈现了2种观点:一把手工程、CIO/CDO ,  您如何看?2023年行业会有哪些因素导致数字化负责人的变化?
李楠:数字化工程是非常庞大的,涉及到从高层中层到底层的所有人,无论是新能源行业还是其他行业,它一定是一把手工程。IT的战略其实是服务于业务战略的,它最终还是解决业务的问题,并且推动业务目标的实现。
企业数字化的总负责人可能不会有大的变化,但是一些新技术,可能让更多的人能够参与到数字化的变革,变成了自己业务线的数字化负责人,从而加速整个企业的数字化变革。例如低代码开发平台正在越来越多的企业应用,一线员工或工程师一般不懂编程开发,但可以利用低代码平台将自身相关业务数字化,并开展微创新。每个一线人员的参与,可以显著加速整个企业的数字化进程。我们在泛半导体和新能源行业客户尝试推广了极客工场零代码平台等工具,吸引了上千名OT人员直接参与到了数字化变革,效果显著。
Q:当下各种数字化新产品更是层出不穷,在您看来有什么关键要素是“好产品”一定要具备的么?2023年有什么看好的数字化的相关服务或者产品?
李楠:好产品一方面是能创造价值,产生业务价值的,比如通过数据分析、数据应用,切实能帮助企业提升质量、降低成本,实现数据驱动业务;
另一方面,好的行业数字化产品能够将行业专业化的经验沉淀在产品,并以简单的方式让一线的业务人员快速方便地用起来。比如我们的产品里提供了3万+行业机理模型,业务人员不需要会代码也能通过找到对应的模型,快速处理业务问题。
2023年,我们比较看好的方向很多,其中之一是企业节能降碳类产品,比如说智慧能源管理、碳管理等。国家对于企业节能降碳的要求日益提升,同时,锂电池、光伏等企业产品出口也将面临欧洲等地的“碳壁垒”,企业对于能源双碳的迫切程度无疑会进一步加强。同时,在制造领域的品质提升类、设备管理类产品,依然是企业应对激烈竞争,必不可少的降本增效工具。
Q:2022年,国内外您觉得有哪些让您印象深刻的数字化创新案例?2023年,您最期待看到哪方面的数字化创新和增长?
李楠:可能是原生智能工厂方向的案例。过去智能工厂的建设都是在现有的产线车间上进行的,但是在工厂设计及规划初期,对后期的数字化改造考虑不充分,例如,在工厂规划时没有考虑能耗问题,导致后期能耗结构不合理等问题;设备的生产节拍在产线实际运行过程中不达标,导致设计产能释放不及预期;前期没有跟设备厂商规范好数据字段,导致在进行跨业务领域的应用例如产品质量全生命周期追溯时发现数据质量差,无法直接使用等等。
这些问题常常会导致在后续要持续进行设备改造和布局优化,原生智能工厂就是在建厂规划时,就充分考虑到数字化的全面应用,通过数字孪生仿真技术,模拟未来工厂运营情况,规划阶段就避免实际运营的各种问题,使工厂的数字化和运营水平达到一个更高的水平。
Q:2023年,中国相比于欧美的公司,在数智化创新方面有什么优劣?
李楠:中国的优势是场景多、数据量大,是国外无法比拟的,也导致中国数智化走的是大而全、平台化、集成化路线,而欧美的企业在垂直领域的数字化创新方面投入的体量会比较大,而且走底层技术研发路线。
未来可借鉴的点就是聚焦、做深做透,围绕具体应用场景做深做透。以我们自身为例,我们在行业上会继续深耕半导体、新能源行业,深挖应用场景去创造业务价值。



了解更多产品/方案详情,欢迎咨询电话/微信:15800956047。




相关新闻

在线详询

关注我们

首页 电话 业务详询 在线客服
联系方式 +

*您关注的问题?

*您的联系方式?

*怎么称呼您?

*您的公司名字?